二年前,从板桥搬回嘉义,当时老二读四年级,所就读的学校刚好有办营养午餐。由于学校所办的营养午餐饭菜数量固定,所分配到各班级的数量也是一定,而团体所办的炊事,原则就是要让大家都吃饱;但人数众多,饭菜的数量要让大家吃饱又吃完,实在非常困难,所以,几乎每餐或多或少都有剩余,所剩余的就当场倒掉,当喂猪的馊水。
老二看在眼里,于心不忍,有时整锅饭吃不到一半(由于许多孩童被父母宠坏,不喜欢吃白米饭,只喜欢吃被特殊处理过的炸鸡、薯条、汉堡),就这样被倒掉,实在可惜。有一天,她就向母亲提议要带剩下的饭回来,再经过老师的同意之后,每当看到大锅的饭要被倒掉之前,她就装了一些回家。起先,老师可能还以为是要带回家喂狗的,所以就问她:「妳带饭是要给谁吃的?」
她直接了当地回答:「给人呀!」
几碗饭,所节省的钱毕竟不多,但从其中所学习的道理,却是非常宝贵。所谓「积少成多」,人们往往不在乎「少」,而养成了浪费的习惯。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,为了满足挥霍无度的欲望,就造成了马不停蹄地赚钱,生命就迷失在工作之中。若学会少花一点,生活在基本的需求上,任凭工业社会大家忙碌地奔波,我们仍可怡然自得地在芸芸众生之上,过着在地如天的生活。所以,主耶稣虽有权柄可将五饼二鱼分给五仟人吃饭,祂还是要门徒收拾剩下的零碎,免得蹧踏。古人宝训:「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难。」我们不敢保证将来都是处于经济富裕的颠峰状态,就个人而言,有可能陷于生活困境的时候,就社会而言,有可能经济不景气萧条的时候,若养成了奢侈的习惯,将来怎么面对困境的生活。七年的丰收,是为了储备足够的粮食以度过七年的饥荒,不要因钱好赚就随便花,而不知储蓄。当然,我们也不是成为守财奴,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之外,应该利用金钱做在最有意义的事工上,就是救人灵魂肉体的大业,也就是奉献在传福音,赒济穷人的圣工上。
为人父母者,常苦恼孩子挑食,长大不知节俭,其实,这是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,而这习惯也是父母不谨慎,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塑造出来的结果。父母本身挑食,怎么叫孩子不挑食?父母浪费,怎么叫孩子节俭?我的孩子小时候,比较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,如茴香、葱、蒜、我就常跟她们说:「主耶稣赐的东西都是好的,不可挑食,爸爸吃给妳们看。」就在她们面前很愉快地将她们原本认为不好吃的东西吃下去了。再要求她们吃一点点,慢慢地她们就没有什么不敢吃的东西了。
再者,常看到有的孩子盛一大碗饭,吃了一、两口就不吃了,父母也不在乎,就随便他们,小时候是一碗饭轻易地倒掉,长大后,可能是成千上万的资本随便地投资浪费。按照孩子的饭量,盛给他所能吃得下的饭,要求他,全部吃下去,不能留一粒在碗里,父母也是这样做给她们看。一粒饭,算得了什么?但我们当存有节俭感恩的心,「锄禾日当午,谁知盘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」不能暴殄天物,尤其是我们真信徒,更当记得在饭前向创造天地万物的主的感谢。感谢主!孩子在这种环境长大,虽住在世界,却是胜过世界,不管别人以何眼光看待,只要有机会她就将剩余的营养午餐带回家,我们都支持她。最后,连老师、同学也都认同她的作法,同学甚至帮她添饭,老师也随着自己的需要带剩余的饭菜回家。